10月22日,国际学术期刊《亚洲考古研究》(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A&HCI收录)在线发表了澳门十大信誉网赌大全、网投十大信誉可靠平台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最新的科研成果。该成果题为《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的砾石:中国西南贵州省猫猫洞遗址的独特石器工业》(Cobbles during the final Pleistocene-early Holocene transition: An original lithic assemblage from Maomaodong rockshelter,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网投十大信誉可靠平台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周玉端副教授为第一作者,李英华教授为通讯作者。贵州省博物馆蔡思夫和刘秀丹、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Hubert Forestier教授及相关硕士研究生为共同作者。
该文对贵州省兴义市顶效镇猫猫洞遗址出土的石制品进行了详细的技术分析,揭示了其核心的技术概念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技术-文化定性。文章认为猫猫洞遗址的石器工业以劈裂砾石为主要生产概念,其生产工艺是采用两极法进行打制,通过选择尺寸和形态结构合适的砾石将其劈裂成两个相同的半块砾石,然后将这些半块砾石毛坯加工成各种不同的石片工具。修型概念的产品也存在,比如砍砸器,但是数量上远不如劈裂的半块砾石多。猫猫洞所处的云贵高原在旧石器早中期是以剥坯的生产概念为主导的,直到旧石器晚期才开始出现修型概念,因此猫猫洞遗址体现了两种生产体系(剥坯与修型)的共存与融合,是剥坯传统的一种延续,但也是更广的华南东南亚砾石工业传统的地方化。与此前研究结论不同,本文依据详细的技术分析认为猫猫洞不属于东南亚同时代曾广泛存在的和平文化的范畴,因为技术-文化属性的定性需要以遗址整体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为依据,而不是仅仅根据个别类型石器的有无来判断。猫猫洞遗址石器工业的详细研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即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华南-东南亚的时空背景下,并非只存在大型的砾石工具传统,而且即便是在砾石工业内部也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还远未得到揭示。
本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KG003)资助,研究过程中得到了贵州省博物馆大力支持。近年来,李英华教授团队的系列研究及论文都是围绕华南与东南亚史前石器工业相关问题展开,未来还将继续深入研究并产出系列研究成果。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ra.2022.100411
猫猫洞遗址的劈裂工艺产生的半块砾石及相关产品
猫猫洞遗址石器工业生产体系的操作序列